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园园
00:44
1月19日,记者从东营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三调”数据显示,东营市耕地.65万亩、园地7.70万亩、林地81.14万亩、草地75.23万亩、湿地.7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5.5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万亩。
“国土调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条例》‘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年9月,东营市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同步开展‘三调’工作。”东营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晓辉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三调”全面查清了以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数据库;调查成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印发了《东营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据介绍,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在调查内容上更加丰富,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在调查数据上更加精准,全面利用新技术并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在调查效能上显著提升,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
徐晓辉说,“三调”成果是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安排的基本依据。下一步,东营市将从严格耕地保护、统筹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几方面入手,加强“三调”成果应用。
“下一步,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徐晓辉介绍,将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完成耕地保护目标;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严格进行考核;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用途管制,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在生态建设方面,“三调”结果显示,全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等合计净增加了.08万亩,可以看出,生态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格局在局部地区仍需调整优化。下一步,东营市将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持系统观念,尊重自然规律,抓住黄河流域唯一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打造“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此外,东营市还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用地效率。具体包括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之内;着力推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推进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节地模式和节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