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天河湾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践行党委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制定“五统六化”新机制,完善全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年经营收入万元;通过科学制定分配机制,成员盈余分配达余万元,合作社成员盈余分配收入人均达2.2万元。
河口区天河湾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的方式于年成立,是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主要从事水果、蔬菜、农作物种植和销售,为成员购买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截至年底,合作社有成员人,年经营收入万元,向成员分配盈余余万元,成员人均分红2.2万元。
一、党委领办合作社,资产重组换新颜
年,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二村村委会主任受村党支部委托,牵头组织本村及邻村的科技示范户、生产经营大户等,以资金和土地、机械设备等作价出资,成立了河口区天河湾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年7月,合作社驻地所在村实施村庄优化建制,成立了万兴新村,合作社也随之进行了改组,由原有的太二自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制为万兴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
一是明晰成员构成。合作社改组后,吸纳万兴新村村民以土地、果树等作价出资,成员扩充到人,占万兴新村常住人口的37.5%。资产重组后村集体以土地、置业、资金等形式占出资额的41.7%,农户成员占出资额的58.3%。村集体从合作社获得的盈余收入按照集体成员占股比例进行分配。
二是合理分配盈余。合作社每年通过农业生产取得的经营盈余,首先提取10%的公积公益金,然后按照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额比例进行分配。对合作社运营农旅项目的经营盈余,按照成员出资额进行分配。合作社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设置12个公益性岗位,吸收村内易返贫人员就业,均衡收益分配。
二、“五统六化”新机制,“三品一标”兴产业
一是创新经营模式。合作社探索建立了“五统六化”的经营模式。“五统”,即统一农资购销、统一生产指导、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六化”,即种源良种化、种植订单化、生产标准化、购销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农旅一体化。“五统六化”为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二是引进优质品种。年,合作社新建了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维纳斯1号、响富等果树新品种近10万株,配套了现代化、智能化种植管理设施设备,示范带动周边1.2万亩老旧苹果品种更新换代。新品种于年实现大面积挂果,经营收益预计可达万元。
三是开展科学生产。为全面提高成员种植水平,合作社聘请省农业科学院、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组建了10人指导团队,定期讲解种植管理技术,及时解决成员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作社还组织成员到威海、烟台等地学习果树管理经验,借鉴合作社高效运营模式,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生产资料保管制度、农药化肥使用规范、果园分类管理标准等。
四是推行绿色农业。合作社按照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激素的使用,推广运用病虫测报灯、黑光灯、防虫网、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种植,对农业废弃物实行定点回收、统一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绿色生产。
五是实施品牌强农。合作社重视品牌建设,在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加快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合作社注册了“天河湾”商标,与东营市广播电视台、《黄三角早报》等媒体达成合作协议,借助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合作社,提升“天河湾”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年,合作社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得经营收入余万元,约占经营总收入的52%。
三、融合发展拓新路,富农增收笑开颜
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合作社依托种植规模优势,建设了平方米的果品分拣配送中心,建成吨冷鲜库,构建起集果品质量溯源、分选包装、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品流通体系。合作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入驻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制作上传余小时的合作社果树管理视频素材,线下与大型商场、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种植、分选、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了合作社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年,合作社生产加工优质水果吨,实现产值万元。
二是探索立体种养模式。年,合作社探索“金蝉+有机果品”立体种养模式,树上结苹果、树下养金蝉,实现一地多收。亩试验田共计获得金蝉收入94万元、苹果收入50万元,亩均产值达1.44万元。
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合作社借助镇党委党校力量开展“认养一棵树”“认领一分田”活动,与认养者签订协议,认养费每年元。认养组织或个人可随时到果园,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果树护理、除草、杀虫、修剪、采摘等活动,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快乐;到收获期,由合作社精选50千克苹果为认养者送货上门。年,合作社共发展认养果树余棵,实现收入51.5万元。
四是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合作社对生产沟、道路两侧的亩闲置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按照秋种油菜籽、夏种小油葵的模式,打造了基地的“黄金大道”;同时依托基地周边镇党委党校、果园居民宿、科普馆等资源,打造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户外休闲、民宿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景区。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通过住宿、餐饮实现创收50万元。
《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