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营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中 [复制链接]

1#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9日讯11月1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学东介绍了海洋强市建设的有关情况。年,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年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确定重点工作24项、重点项目63个,年度计划投资68.1亿元。截至10月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部达到计划进度;项目开工57个,竣工12个,开工率90.5%,累计完成投资48.1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现代海洋重点产业

年1-9月份,东营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4.5万吨、总产值4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8.4%。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意见于9月18日起印发施行,组织地标产品黄河口大闸蟹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万扶持资金已经拨付项目承担县区;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1-9月份实现产量1.33万吨;全市建成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总确权面积33.4万亩,建成海洋牧场岸基展示厅2处、浮式平台3座;签约黄河口大闸蟹精深加工、水产养殖及深加工等招商引资项目9个,签约金额28.9亿元。

加快发展海工装备产业。依托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开展海洋油气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召开全市“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专家对“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进行研判分析;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10家石油装备企业赴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进行产品推介,部分石油装备企业获得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市场资质;积极争取海工装备企业列入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名单,共获万元资金扶持;山东中车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大功率试验平台空白。1-8月份,我市海洋石油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9%。

聚力突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对接涉海医药科研机构,向我市12家医药企业推送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海洋生物医药成果75项。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县区和有关医药企业,赴烟台、青岛、宁波、厦门等先进城市,重点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引进、产业扶持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学习。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农高区、垦利省级农高区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园区集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加速发展港口运输业。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于8月3日取得省发改委立项核准,已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专篇编制;东营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已完成导堤主体、4个10万吨级泊位工程进展顺利;优化广利港区服务功能和定位,增加广利港区海河联运(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内容,补充发展邮轮、旅游船等新业态;在中心渔港、广利渔港、红光渔港等全市重点渔港码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首艘海洋垃圾收集处理船在东营开发区广利渔港下水作业。

坚持生态优先,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有序开展海岸带生态修复。总投资1.93亿元的渤海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退养还滩亩,修复岸线4千米,播种盐地碱蓬2.7万亩。推进互花米草防范治理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完成全市互花米草摸底调查,印发防范治理工作方案,自然保护区先行开展治理试验。

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组织河口区、自然保护区申报的“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已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列入中央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口基地挂牌成立,为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维持和恢复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与科技支撑。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修复。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黄河休渔等制度,加强全市艘渔船的停港管理,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执法船艇航行余海里,查处违规案件56起。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共争取各级增殖放流资金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梭子蟹等优质苗种20.5亿单位。

 强化支撑保障,加快落实海洋强市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工作。建立完善东营市涉海单位名录库,收录涉海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家,初步完成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海洋经济家底。

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共建的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已初步确定选址,完成共建协议初稿。依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联合实施了刺参抗逆新品种选育、黄河三角洲池塘鳜鱼养殖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

引进培养海洋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强化“双招双引”政策支持,吸引两院院士、“万人计划”专家人才等海洋高层次人才来东营合作发展,年增设首席科学家工作站1处。储备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2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

全面提升海上安全保障能力。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开展东营市风暴潮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建立东营市沿海地区风暴潮灾情预判机制,为沿海区域精准开展风暴潮灾害应对提供技术支撑。在开展24小时海洋预报的基础上,针对高风险区域开展3小时、6小时精细化预报。组建成立东营市海上应急救援中心,下设四处应急救援基地,已完成油田、水务等23个单位的资源整合,正在开展数据对接,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救助有效的海上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