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年齐鲁石化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德州滨州 [复制链接]

1#

近日发了一个话题,就是当年听说齐鲁石化计划在德州建厂,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选择德州而是去了淄博。

这一话题引起山东各地网友的议论,这一议论还真发现不少问题,原来这个话题有更多的版本。

有的网友说当初计划在东营,有人说计划在滨州,有人说计划在青岛、烟台等等地方!

从当下大家整个舆论情况来看,基本在黄河以北选址为主,围绕着胜利油田为中心进行选址。在黄河以北三个地市德州、滨州、东营,这个三个地方当初还真有可能是备选项。

齐鲁石化原名是胜利炼油厂,年开工建设,也就是说依托胜利油田而兴建的工厂,这是一个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分析一下选址问题,

首先,既然是胜利油田炼油厂,按道理建在胜利油田不是更近便吗?实际上胜利油田位于东营,靠近海边,一旦发战争,肯定首先受到打击,这在战略上是不合适的,再者说东营交通不便,年才开始建设铁路,到年正式开通,也就是在年以前,只能靠大巴车去东营,而且东营地处山东省的东北角,如今去东营都不方便,火车车次少,基本到东营都是坐大巴,远程的坐飞机,所以不在东营建厂也就是有情可原了。

至于滨州就更没有太大优势了,没有东营的近便性,也不通火车,只是稍微比东营靠内地一点,这也是比东营强那么一丁点。

实际上在德州建厂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德州更远离沿海,从备荒备战的年代的安全性上讲,比之东营滨州更安全一些。,一旦发生战争,防空空间大,防御时间比较充足,敌机轻易进不来。

其次,德州最大的优势就是也有油田,临邑油田,储量也是相当的惊人,和东营比较起来,这一点上讲东营不比德州更有优势。

所以从上面角度讲,如果从东营滨州德州三地综合考虑选择的话,选址德州可能性更大一些。

最后都没有选择上述三地,有一个最最大的弊病,就是属于平原地区,也就是说,备荒备战年代,安全是第一位的,确定一旦发生战争,这些战备储备工厂保证不能轻易被破坏,而平原地区最容易被发现,这样的弊端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最后选择在了距离东营胜利油田较近的,群山环绕的淄博市淄川区大虎山一带。

下面了解一下齐鲁石化建设的背景:

年的4月1日,齐鲁石化的第一个工厂——山东胜利炼油厂(现齐鲁石化炼油厂)在临淄大虎山破土动工。年10月建成投产,在当时,同等规模的炼油厂建设需要三年的时间,他们创造了”胜利炼油厂速度”,只用了一年。当时的山东胜利炼油厂(现齐鲁石化炼油厂),为何选择到偏僻的山里进行建设?

当时的大背景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全国备战,大批国家重要部门、工矿企业都要迁往三线。当时国家为战备需要,将沿海沿边的重要工厂陆续内迁(即为所谓的“大三线”),各省自行规划的战备区域,要求“工厂进山”、“分散隐蔽”、“确保军工”(即“小三线”)。

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开发后,石油还是不够用,当时只有胜利油田勘探形势很好。经中央批准,石油部开始组织胜利油田大会战,胜利炼油厂就是这次会战中的配套项目。为了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工厂必须“靠山、分散、隐蔽”,石油部领导否定了其他的选址,把厂址定在山东的小三线——南仇公社的大虎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