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山东省*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济南开幕。山东省*协委员、明德物业管理集团*委书记、董事长刘德明参会并提交三份提案:规范和提升我省荣誉激励机制、谋划济东新区助力济南东强战略落地、打通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通路,就优化社会评定环境、济南“东强”战略、民营企业融资通路等热点议题向大会建言献策。
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和城市发展鼓与呼
关于“规范和提升我省荣誉激励机制”的提案,刘德明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依然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仍是常态。在此大环境下,建议山东省在给予企业物质层面“大礼包”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梳理、规划和提升各项荣誉激励事项和机制,进一步支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鼓舞困难企业挺过难关,进一步在特殊时期给予企业更多“鲜花”和“掌声”。为此,他从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及充分平衡竞争差异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在荣誉激励方面,不求“多”。目前,我省各地充斥着第三方机构评选的各项荣誉,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不能有效助力企业发展,而且对发展形成一定误导,甚至造成企业盲目攀比“荣誉加身”,不利于诚信经营。建议相关部门在省*府网站上开辟专栏,系统梳理我省各级*府、各部门、各行业协会荣誉激励,明确有关文件内容、申报标准、申报期限、申报流程图等重要事项,让企业有据可查、对照提升,也有效打击目前各种非官方的评奖活动,净化营商环境。
在奖励标准方面,突出“精”。制定精准、明确的标准,不仅能够精准支持企业创优争先,而且能够通过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为评奖”,更多用公开、透明的数据、指标来量化明确,避免权力寻租的同时,也增强各级*府对颁奖的底气和公信力。
充分平衡竞争差异
立足山东特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荣誉奖励应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引领,重点突出分门别类和山东特色。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破局与重生,在产业布局和行业精细化发展方面,在行业资质取消和“放管服”的大背景下,目前仍然面临着“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困境。以济南市和杭州市园林绿化市场为例,杭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成立于年6月,济南市直到当前仍然没有类似的行业协会组织,我省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于年刚刚设立。在行业精细化发展方面,杭州市最新发布了《杭州市园林绿化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在城市园林绿化资质取消后,行业市场化运作、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均走在了前列,并且为本地区企业跨地区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策保障,为行业向现代化和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支持。结合我省各行各业发展情况,亟待以*策为引领,加快有关文件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支持文件,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出山”。目前,我省各行各业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发展的企业众多,以本人所在企业为例,作为一家双总部企业(济南总部、广州总部),经历了多年的南北差异竞争,依然面临着“平台不相同、竞争不对等”的问题。比如,我省已经取消颁发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同样取消的还有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等省份仍然颁发给本土企业;再比如,济南市没有颁发环卫行业经营服务企业资质等级证书A级,这一证书在广州市正在通行使用。这种“不接轨”的方式无形中让取消该奖项或类似奖项的我省企业在“出山”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此方面,我省应充分考虑跨省发展企业的实际,一方面让企业安心“出山”,另一方面反哺我省发展。
关于谋划济东新区助力济南东强战略落地提案中,刘德明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东强”战略应是跨过邢村立交桥,向东布局到圣井立交,实现从二环东到章丘区的“一带一路”崛起。他建议在邢村立交桥以东、绣源河以西谋划设立济东新区,以章丘区为中心,辐射历城区、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进一步盘活东部区位优势和资源,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年,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从“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疏”到“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如果说“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实现了燕山立交桥以东的中央商务区(CBD)、奥体片区为代表的东部核心区建设以及完成了章丘区、莱芜片区融入省城的“东拓”战略,那么“十四五”时期的“东强”战略则应是跨过邢村立交桥,向东布局到圣井立交,实现从二环东到章丘区的“一带一路”崛起。
借鉴广州市、郑州市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布局以及近两年来南方省市打造省级新区的有益经验,济南市在“东强”战略上仍需持续发力,为此建议在邢村立交桥以东、绣源河以西谋划设立济东新区,以章丘区为中心,辐射历城区、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进一步盘活东部区位优势和资源,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济东新区建设具备先天优势
无独有偶,在发展布局上,济南市与郑州市有众多相似之处,郑州市提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总体规划,其中东强战略明确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经开区,统筹国家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等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对比济南,章丘撤市划区以及莱芜并入济南后,邢村立交桥附近成为整个济南市版图的重心,如果把章丘、历城、高新区以及原莱芜地区列入东部城区,年东部城区的GDP为.5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1%,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里聚集了国家超算中心、腾讯科技园、济南药谷、山东大学研究中心、齐鲁制药研发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科创项目,济南综合保税区、齐鲁科创大走廊、国家自贸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大机遇在这里交汇,越来越成为济南市乃至全省科创智造、金融商务、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伴随着山东大学龙山校区落地,山东财经大学主校区等15所高校、近20万师生入驻,更进一步吸纳人才、吸聚产业、吸附资本。
济东新区建设具备广阔前景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省级新区是承担全省乃至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根据济南市*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东强”战略目标是打造*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代表性区域,功能定位是金融商务集聚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智造济南主阵地、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这一定位与省级新区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以规划建设济东新区为载体,能够肩负起“东强”战略落地的重任。
未来的济东新区建设应充分借鉴广州天河CBD、郑东新区等国家中心城市经验,以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以着力发展枢纽经济为主要方向,以国际化视野打造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在土地利用上,应充分坚持规划跟着战略走、规划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量体裁衣和特色化集聚,专门建立新区星级楼宇申报储备库,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创建一批”的星级楼宇良性滚动申报机制。通过严格的评审制度和动态管理,综合考量楼宇硬件配置、运营服务、产出贡献等多个方面。并以星级楼宇为支点,不断促进楼宇经济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打造楼宇经济规模大、特色强、布局优、服务好的特色亮点,形成一批“亿元楼”、“十亿楼”、“百亿楼”,成为全省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进一步强化与泰安、淄博、德州、聊城、滨州、东营等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和串联起鲁南经济圈和胶东半岛经济圈,为未来济南市五年乃至十年发展打开一幅新的“东强”画卷。
在打通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通路提案中,他说,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中国经济的“”,但权威数据显示,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营企业现存的“棘手问题”之一,且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市场竞争大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急需*府出招,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首先解决能不能融资的问题,再解决融资多少的问题,应从民营企业的困难实际出发,从企业经营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发现企业价值、实现银企共赢。
设立“两个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给企业贷款时一般看三个方面的指标:历史数据、固定资产和*府担保。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三方面可以说是“三无企业”,也就是缺信息、缺征信、缺担保。实际上,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能仅仅用经营数据去简单衡量企业发展情况和贷款额度,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