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亿元年东营市GD [复制链接]

1#

  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陈必昌代市长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府工作报告中说,年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改革攻坚”,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优异答卷。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月26日召开
  (一)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早、抓严、抓细、抓实,科学研判疫情走势,不断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建立体防控体系,严把疫情输入关口,提升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能力。
  (二)统筹发力稳定经济实现逆势向好。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年东营市生产总值为.19亿元,同比增长3.8%,居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3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亿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居全省第9位。制定落实一系列惠企纾困*策,市县乡组建支服务队下沉帮助工作,企业新增减税降费3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居全省第6位。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开展轮胎、石油装备品牌海外推广行动,完成进出口.3亿元,居全省第6位,其中出口.3亿元,增长33%。着力推动消费回补,市县财*投放消费券万元,拉动消费1.3亿元。引导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扭转了贷款负增长的被动局面,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1.6亿元。
  (三)*企联动大抓项目积蓄蓬勃动能。坚持以规划生成项目、以招商引进项目、以市场化手段运作项目、以“3+N”“1+N”“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进项目,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百日攻坚”行动,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大力“双招双引”,新引进世界强16家、中国强12家、央企国企36家,到位内资.3亿元,增长1.6倍;新设立外资企业64家,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82.5%。重大产业项目加快突破,PX项目一期投产,PX二期及PTA、中国振华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等过百亿项目开工,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等新产业园区快速建设。重大生态项目加快突破,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90个、总投资52.6亿元。
  (四)蹄疾步稳改革攻坚激发强大活力。“十大改革攻坚”63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完成。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建立“1+12+N”流程再造制度体系,市与县区、开发区全部实现“同权审批”,完成8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省级试点并推广到20个行业,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府免单服务”,新增市场主体5.9万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市属国有企业实现重组整合,全面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任务。深化科教改革,高端石化、生物技术与制造2个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胜利学院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确定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大力推进人才制度攻坚,出台“才聚东营”新*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人(个),油地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实现新突破。*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停偿移交基本完成。安全生产领域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五)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增添民生温度。财*民生支出占比达72%。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元。全面完成中小学大班额和40所配套幼儿园整治任务。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市化工学校新校启用,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建设顺利推进。市妇幼保健中心综合楼即将投用,医院、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营·*河铁人三项冠*赛、*河口摄影大展。全国禁*示范城市、无障碍环境示范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建成为省食品安全市、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
  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经过五年奋斗,观念理念、质量结构、产业生态、体制机制、城市品质、干部作风等各方面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甚至转折性变化,东营的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过去五年,是科学谋划目标定位战略举措、拉开新时代东营发展大框架的五年。过去五年,是坚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加快优化的五年。过去五年,是着力防风险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过去五年,是加力统筹区域发展、城乡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过去五年,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的五年。过去五年,是不断加强*府自身建设、行*效能持续提升的五年。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陈必昌代市长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府工作报告中说,根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市*府编制了《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抢抓*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委省*府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发展路子,聚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示范,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二○二五年,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前列。经济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发展质效更好,“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动力活力更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治理效能更高,平安东营、法治东营、文明东营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市域治理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人民生活更有品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2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突出重大国家战略。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总牵引,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落实重大任务。坚持生态优先,形成生态保护新格局,*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示范,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完善,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着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沿*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创新优先作为鲜明取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成为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把产业转型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5+2+2”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旅游、航空航天、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把新基建作为重要突破点,加快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一批项目,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见到明显成效,成为“数字山东”领先城市。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把改革攻坚作为关键抓手,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三是突出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以内促外,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绘制主要产业生态图谱,分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加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向“一带一路”、RCEP、日韩,加大开放力度,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建设交通强市,市域内铁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更加通畅,港口、机场成为国际转运枢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四是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城乡一体,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起区域发展、城乡空间新格局。强化“一核两翼”,由东城、西城、垦利、农高区构成的中部都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南部广饶区域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北部河口、利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和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示范区。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综合保税区、东营高新区等各类开发区、功能园区打造成为承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持利津加快跨越赶超。完善油地校共建机制,支持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促进油田改制企业转型发展。
  五是突出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不断扩大民生投入,落实惠民*策,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不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完善油田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后续管理运营机制。
  年的主要工作
  陈必昌代市长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府工作报告中对年工作作出部署。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建设摆到经济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总投资亿元的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完善专业招引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结构,更加注重省“十强”产业、市“5+2+2”产业、“四新经济”发展和“两新一重”建设,更加注重激活民间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精准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发挥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作用,打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推进“绿色通道”。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改革,加强市级统筹。
  激活消费需求。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升级的*策措施,推动大宗消费回流,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积极发展“新零售”、电商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加强实体消费载体建设,优化核心商圈、重点街区、城乡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提升一批大型商场、农贸市场、便利店。
  扩大对外贸易。巩固提升欧盟、北美、中东市场,深化拓展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和日本、韩国等自贸协定国家市场。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稳定原油、铜材及矿砂、橡胶等能源资源性商品进口。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口岸通关降本增效。
  助企健康发展。强化*策集成,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惠企*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搞好精准服务,发挥“东营市惠企*策平台”、*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民企服务队作用,“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支持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攻主业,加快做优做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二)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建强创新型园区。加快推进东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三角农高区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东营科教园区建设。建好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围绕5G、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和优质科技项目落地。
  培育创新型企业。继续实施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新认定省制造业单项冠*、“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家以上。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建设离岸研发平台。加强创新型产品研发。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创建自主品牌。
  集聚创新型人才。加快人才集聚,强化产业领*人才支持,加大大学生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回归计划,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人、高校毕业生1.7万人以上。加快组建人才发展集团。深化油地校人才资源融合发展,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全面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零门槛”落户、医疗保健服务等*策。
  (三)强力推动保护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立法,加快*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实施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互花米草治理等工程,修复湿地2万亩。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沿*生态长廊,全面推行林长制。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个水气土(固废)治理项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化治气,突出空气异味源排查整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治理,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坚持系统化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建立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能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编制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坚决淘汰“三高”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充电桩,年内实现镇街驻地以上全覆盖。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实施用水“双控”,开展水资源超载治理。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推广装配式建筑。
  (四)坚持不懈调整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制造业。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石化产业,按照“一区、一片、多点”发展布局。橡胶轮胎产业,突出整合提升、品牌建设,深化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石油装备产业,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升,重点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项目,促进海洋油气装备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创新。有色金属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输配电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高性能电子铜箔等项目,发展电磁线、特种线缆等高附加值产品。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化工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五条产业链,建设稀土催化材料、氧化铝纤维等产业园,实施功能高分子材料、碳基新材料、石墨烯改性新材料、芳纶纤维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化工、制药化工产业,重点实施新羟生产线、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等项目。航空航天产业,深化与中国商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推进胜利机场与空港产业园一体化布局、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航空关联制造业和航空配套服务业,加快推进PET芯材、高性能航空导线、航天复合产业园等项目,抓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石油钻井智能设备产业化、海洋水下生产系统、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提升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居家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实施28个重点项目。落实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实施鲁北铁路、东营港、中心城区、广饶4个物流园项目,大力培育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着力培育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发挥好3亿元技改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布10个“5G应用”场景,新认定25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建设行业级、企业级、园区级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围绕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集中突破,加快培育高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信息通讯等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现5G网络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重点产业集聚区连续覆盖。积极推进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华东(东营)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41.4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种业、农业精深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重点推进*河口滩羊产业园、雪龙食品产业一体化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控制并逐步减少围垦养殖和高耗水作物面积,全面推广农业综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3个市级、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着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每个县区年内打造一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沿*、沿海、盐碱地各打造一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规划编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61.4公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用户全部开通天然气。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持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区域性、行业性、产业链合作。扎实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建设7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片区。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财*投入力度总体稳定,保持帮扶*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策分类优化调整。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做好协作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
  (六)坚持精明增长,提升湿地城市功能品质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高水平建设金湖银河片区,全面完成北二路改造和东营河水环境治理。畅通城市交通,实施庐山路南延、府前大街改造等6条主干路建设工程,贯通8条城市断头路,配套完善21条城市支路;优化南一路交通信号,科学诱导分流,提升东西城快速通行能力;完善更新中心城区交通标志标线,增设可变车道,推进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增加“绿波”通行路段;建设城市智慧停车平台系统,中心城新增5个公共停车场。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套。实施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改造提升70个老旧小区,创建60个“绿色社区”、10个“完整社区”,加强社区智慧化建设,鼓励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持续推进拆违拆临,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持续开展雨污混排大排查,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实施好华山路湿地等工程,提升湿地水质涵养、生态修复功能。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深入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实施中心城12个积水点、11个易积水社区整治和2条水系贯通工程,畅通雨水就近入河流路。完善市*配套,实施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天然气管道环网、供热设施提升改造等工程,让群众生活更温馨。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和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监测维修智能化管理机制。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济滨联络线全线开工,加快推进淄东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开工建设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德龙烟铁路与张东铁路东南联络线和东营西站,推进中心城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实施东津、胜利2座*河大桥建设改造,加快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建设,开工东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滨东潍沿海高速前期工作。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泊位完成主体,开工建设环抱港池内航道、10万吨级液体集装箱码头、2个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积极推进广利港海河联运工程前期工作。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突出“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加快推动市县乡村“一个平台、一张网”、“四级联动”,年内实现异地就医等72项*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全要素整合、全流程再造,加快多规合一、区域评估等制度落地落实。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组建*马场集团。深化财*管理改革,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加快“标准地”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5个领域国家级试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信易贷”应用,建立《轻罚清单》《免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八)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密切
  加快金融生态修复。用好省金融支持东营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快金融生态回归。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深化银企互信合作,出台支持银行机构健康发展意见。坚决依法精准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建设市一体化指挥平台,规范提升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建成“三级平台、五级应用”运行系统,推进人员力量、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互融共通、系统集成,建立完善“实体化运行、一体化联动、智能化管理、专业化保障”管控运行机制,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东营样本”。加强信访工作,妥善防控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重视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和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严格执法监管,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落实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和减灾救灾能力。
  (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持续释放*策红利。常态化推进企业用工精准对接行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深化“就选东营”专项行动。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新建改扩建16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按照新的体制招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挂牌并招生。支持东营职业学院、技师学院、胜利职业学院建设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补助标准,提升基本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待遇水平。全面推行职工护理保险,开展居民照护保险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提升退役*人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
  加快健康东营建设。出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布局规划,统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医院、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建设。推进县区医疗卫生机构提标升级。改造6处乡镇敬老院,建设14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9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作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办好国际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重大赛事,争取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通过验收。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1)饮用水质提标工程。(2)空气异味治理。(3)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4)学前教育资源扩容。(5)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6)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7)特殊群体关爱工程。(8)城区道路畅通工程。(9)食品安全快检。(10)中心城燃气设施更新改造。(11)电动车充电安全便民工程。(12)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社区。
  全面加强*府自身建设
  陈必昌代市长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府工作报告中说,*府是人民的*府,所有*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将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府。
  旗帜鲜明讲*治。坚持把*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治判断力、*治领悟力、*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府以及市委工作安排。扛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依法行*履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宪施*、依法行*,编制法治*府建设实施纲要及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重大行*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建全国法治*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全面依法治市,推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监督。
  狠抓落实转作风。始终把抓落实作为*府系统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人争做抓落实的实干者。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牢记根本宗旨,主动下基层、察实情,切实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大兴调研之风,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短板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制定实施针对性攻坚措施。提高*府工作人员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素养,增强抓落实的能力。强化担当作为,敢于较真碰硬。
  清正廉洁守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要求,深入推进*府系统*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紧盯民生领域资金管理使用,紧盯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工程,坚决查处违法行为、惩治腐败分子。全体*府工作人员都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干部清正、*府清廉、*治清明为高质量发展添锐气、增底气。
  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年在市委市*府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发展克服疫情影响取得理想中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奋发努力的结果,值得祝贺。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项目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