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园园马瑞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奋进之笔’书写了一副教育的亮丽答卷。”11月30日,在东营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满意度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东营市教育局局长孙红军说,全市三区两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学前教育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转变
据介绍,近年来,东营市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7%,稳居全省第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专任教师、园长持证上岗率9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6%,均稳居全省前三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年以来,连续五年将学前教育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孙红军说,东营市先后出台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做好学前教育,东营市多措并举,加快扩增普惠资源。为有效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育政策变化带来的新增入园需求,近五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完成40所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9所,共计扩增普惠性学位3万余个。
在师资方面,东营市教育部门不断优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核定和总量控制人员核定工作,共核定人员控制总量名。近五年来,全市共新增幼儿教师人,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优化。
此外,东营市教育部门还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办园质量。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游戏实验区建设,设立了10个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和30组试点园、试点校;开展了50项“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研究”专项课题。持续深化“优质园+”办园成果,全市共有所省级示范园与所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结对帮扶,名园长、教师到乡村支教,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次。
中小学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领跑
孙红军介绍,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东营市教育部门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东营市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多所学校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五年来,东营市累计投资6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78所,新增7.8万个学位;投资3.1亿元,完成47个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项目;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力度,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评估认定工作,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评估认定,覆盖率达到84%。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5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0%以上的学校成立了美术、音乐活动小组,2个县区、43所学校确定为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评定90所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成1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沿黄青少年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暨黄河流域研学联盟成立大会在东营市举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市域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模型构建研究”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4项特等奖中,东营市占2项。
家校共育工作实现新突破。东营市教育部门积极打造“爱的智慧”家校共育品牌,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向纵深发展;开展“东营市家校共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评出首批45所示范学校;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东营市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
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午餐问题,从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投资3亿元,对全市63所学校食堂进行新建改扩建,到年为学生增加餐位个;深入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分别有9.15万名小学生、7.24万名初中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分别达到72%、82%,切实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完善助学体系,近五年全市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9亿元,惠及学生13.37万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加大校车管理,校车全部更新并实行公司化运营,确保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全面实现入学报名“一网通办”,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均衡分班”,确保了公平、公正、公开。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布会上,孙红军在介绍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时说,目前,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1所、省优质高职院校1所、省规范化中职学校6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4所。
完善政策保障。东营市政府围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等,出台了系列文件,完善了政策支持。
持续加大投入。东营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总投资6.8亿元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依托市技师学院建设全市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和东营市化工学校分别投资14.03亿元、2.64亿元建设新校区并投入使用。
深化产教融合。组建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现了良性循环;“1+X”证书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覆盖全市5所中职学校的29个专业;中职学校的合作企业已达家,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个,企业订单学生达到人,企业订单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达20.58%。
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专业群;开展了中职专业建设分级认定工作,评出示范性专业38个、规范化专业13个、合格专业24个;全市现有省级高职品牌专业3个、省级中职品牌专业9个、市级中职品牌专业20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0个。
多措并举,努力打造“四有”好老师
孙红军说,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时申报用编进人计划,加大师资补充力度,确保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近五年来,全市共补充教师人。
在职称制度改革方面,不断深化。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博士研究生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数量限制参加评审;设立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鼓励人才到基层任教,在基层长期从教,为加快推进基层教育振兴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从年1月起按照高中学校每班每月元、义务教育学校每班每月元的标准设立班主任绩效考核奖励项目;落实乡镇教师补贴政策,工作补贴基础标准提高到每月0元;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每个学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目前已聘任特级教师33人。
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近五年,投入万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实施东营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名师人、名校长33人;年进一步遴选了名建设工程人选。近五年来,东营市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5人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及建设工程人选;成功创建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4个、东营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10个;东营名师工作室个、东营名校(园)长工作室9个。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油地校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孙红军还对东营市教育改革、油地校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近年来,东营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推动油地校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心城区普通高中融合招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成功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市委、市政府将市管55所义务教育学校移交所在区管理,涉及多名在职教职工、多名学生,解决了我市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问题。”孙红军说,该项改革被评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
为适应理顺后的管理体制,年开始,东营市在中心城区实行普通高中融合招生。为确保融合招生顺利完成,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新增个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学校代表的意见建议,确保了融合招生平稳有序,社会反响良好。
此外,东营市委、市政府抓住教育部支持独立学院转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编办、财政等部门以及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沟通对接,凝聚共识合力。教育部、省政府同意设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明确学院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为提升办学条件,委托清华同衡设计院对学院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争取利用3-5年时间,通过“拆改留建”方式,将学院建成环境一流的高等院校。今年,市财政投资1.63亿元,实施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维修改造工程,按照新的体制招生录取人,省内外生源质量高位攀升,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内最低录取分数线提升幅度位居省内本科高校第一位,最低分位次、录取排名提升幅度均位居省内本科高校第二位。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建设,投资8万元实施了维修改造,目前已入驻研究生人,三年内达到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