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博的君子胸怀,
以从容的儒雅之风,
万里黄河在东营奔流入海。
兵圣孙子在这里诞生,
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
黄蓝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风雅颂·东营》,
带你领略大美东营……
01:00
宋开才/摄
宋开才/摄
于绍源/摄
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她的入海口处——东营,形成了中国最年轻、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地貌以芦苇沼泽、湿地为主,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包括丹顶鹤、枕鹤、灰鹤、白鹳等珍禽。河海交汇、芦花飞雪、长河落日、碱蓬红毯、油区风光……这里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为黄河口的凝重、苍劲,添加激昂的一笔。
10月25日,从在迪拜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传来喜讯,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0多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见证了这一荣誉。这是我市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获得的一块金字招牌,充分证实了我市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提高湿地生态功能的成绩。“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最高、分量最重、含金量最足的一个奖项。“国际湿地城市”今年首次评选,来自全球7个国家18个城市获得此称号,我国有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六个城市获得此项殊荣。
延智/摄于新世纪广场
赵英丽/摄于动物园
宋开才/摄于植物园
赵英丽/摄于园博园
马效乾/摄于银杏林
杜双全/摄于垦利植物园
一半蘸墨黄河水的奔腾,一半吸纳渤海潮的雷鸣,三十余载的挥斥方遒,在关关雎鸠的黄河眉梢,在蒹葭苍苍的大河之洲,勾勒出你的青翠欲滴、你的风姿绰约。
没有什么可以遮蔽的,这倾城的绿意和生机,早就泄露了你脱颖而出的秘密。
一册中国最美湿地的白皮书,让你的光辉一泻干里,四海远播。
30万亩芦苇浩荡,20万亩槐花如雪。
这是大海的澎湃,是大河的真情。
《诗意倾城》·《东营之恋》——陈瑾之
基于湿地资源的巨大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年建市初,我市就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湿地之城,生态之城”。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其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保护湿地。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制度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和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富有蓬勃生机活力、浓厚时代气息、独特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肯定和激励。全市上下将以此为契机,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宋开才/摄于清风湖
张振东/摄于明月湖
悦来湖/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河口鸣翠湖/河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王忠义/摄于广饶孙武湖
王俊生/摄于垦利民丰湖
大海一千次的拥抱你,而我在你的怀里
成为血脉相连的那一个
一种水声在心底涌动了很久
一条河流早已占据了我内心所有的颂词
一片繁茂的湿地挂满了高耸的鸟鸣
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小城不断的被花香擦亮
更多的阳光眷顾着它的烟火,浆果,湛蓝的巨浪
更多的清风抚慰着它飞花的芦获,天鹅柔软的翅膀
《河海当歌》·《一种水声在心底涌动了很久》——三色堇
湿地是东营的显著生态特色,年上半年规范了公园总体规划,省林业厅组织专家来我市召开省级湿地公园总规修编评审论证会,对垦利兴隆、广饶孙武湖、利津东津省级湿地公园3处修编湿地公园进行了评审,对修编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垦利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垦利米荷湾省级湿地公园完成河道疏浚等水系连通工程;河口鸣翠湖、广饶支脉河省级湿地公园共完成生态补水万方;垦利兴隆省级湿地公园完成湿地修复区建设项目;广饶孙武湖省级湿地公园完成区域水质净化工程。
宋开才/摄
宋文波/摄
宋开才/摄
魏东/摄
那一片片摇曳的芦苇,
为辽阔的湿地盖下生态的印戳,
那耸立的生态园林景观,
为我们城市铺就大片郁葱的绿地,
黄河入海天然造陆演绎着真实的“沧海桑田”,
这片古老神奇而又魅力无穷的土地,
正在荣誉和责任的峰峦之上,
奏响“高效生态”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