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口机场东营交通建设详细规划来了 [复制链接]

1#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5972919.html

记录东营人的生活,每天为您推送东营资讯,汇总东营的大事小事身边事,让外地人了解东营,让东营人更了解东营记录东营人的生活,每天为您推送东营资讯,汇总东营的大事小事身边事,让外地人了解东营,让东营人更了解东营.记录东营人的生活,每天为您推送东营资讯,汇总东营的大事小事身边事,让外地人了解东营,让东营人更了解东营.记录东营人的生活,每天为您推送东营资讯,汇总东营的大事小事身边事,让外地人了解东营,让东营人更了解东营.记录东营人的生活,每天为您推送东营资讯,汇总东营的大事小事身边事,让外地人了解东营,让东营人更了解东营..

各县区人民*府,市*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动全市域全方位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鲁*发〔00〕8号)等文件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全方位融入、深层次合作的原则,发挥东营特色优势,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文明交流互鉴共塑、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区域合作开放共赢、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重点发力,着力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彰显东营担当、展现东营作为、贡献东营力量。

到05年,我市与省会经济圈城市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有序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全面建立,高效衔接、多网融合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更加饱满,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联合济南、滨州、淄博等城市加快构建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济滨东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滨州至东营段建设,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公铁两用*河大桥。会同相关城市协调对接省相关部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和国铁集团争取,研究推进沿*达海高铁大通道(聊城-泰安-莱芜-淄博-东营)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推动淄东高铁加快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加快经济圈公路网建设。实施G0、G、S7、S8等国省道改造提升和穿城路改线。加快东津*河大桥等跨*河通道建设,谋划布局新的跨*河快速通道。推进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建设和东营至青州高速公路改扩建。推动建设连接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的沿海高速公路,带动港口资源及沿线开发区协同发展,建设省会经济圈连接京津冀地区的新通道。积极推进省会经济圈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公交一卡通信息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河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

3.加快航空港建设。提升东营胜利机场功能,共同构建开放的航空运输体系,加密东营至国内重要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及开放前沿城市的航线航班,建设过夜基地,打造中转枢纽机场和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开辟“环鲁飞”航线,发展短途高端商务、低空旅游等业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东营市民航建设布局方案

规划形成“1++4+N”的机场体系布局,即1个运输机场,个A1级通用机场,4个A级通用机场,若干A3级通用机场和B类通用机场。详情见专栏15。

专栏15“1++4+N”机场体系布局规划

类型

机场名称

功能定位

运输机场

(1个)

东营胜利机场

主要承担东营市对接国内外的客货运输,我国南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东营市及*三角地区通向国内其他区域和世界的空中要道;同时支撑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发展,承担国产大飞机试飞任务,兼顾公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通用航空业务

A1级

通用机场

(个)

*河口通用机场

低空旅游、海上观光、农林作业、短途运输,兼顾环境监查、应急救援等业务,推动*河口特色航空小镇发展

东营南通用机场

短途运输、公务商务飞行、通用航空产业支撑等,兼顾飞行培训、应急救援等业务

A级

通用机场

(4个)

垦东通用机场

空中游览、航空体育运动、海上石油服务、海事救援、引航服务、海上摆渡飞行、病媒生物防控等,兼顾飞行培训业务

河口通用机场

农林作业、海洋监测、应急救援等业务

利津通用机场

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农林作业、航空摄影、空中游览、短途运输等业务

广饶通用机场

空中游览、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短途运输,兼顾飞行培训等

A3级

通用机场和B类通用机场(若干)

以满足直升机起降为主要功能,低空旅游和航空应急救援网络的重要组成。主要服务于低空旅游、作业飞行、训练飞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警务飞行、城市消防、私人飞行

4.加快贯通航运“*金水道”。加强与济南等城市的合作,依托省港口集团,共同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东营港液体集装箱码头、4个10万吨级深水泊位、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仓储管线工程、LNG码头、散杂货码头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完善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打造省会经济圈的主力港。借助小清河复航工程,提升济南经小清河至广利港河海联运货物运输能力,实现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无缝衔接,将广利港建设成为河海联运枢纽港。会同济南、聊城等城市共同研究推动小清河贯通大运河工程,优化省会经济圈水运布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

5.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能源布局,优化运输通道,保障能源供给。根据我市炼化企业安全生产需求,加快东营港、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连接我市炼化企业的进口原油输送干线管道建设。加快济青二线天然气管网广饶至东营港和市域地下天然气储备库等建设,提升天然气资源输配和利用能力,打造省会经济圈优质能源供应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6.共建“智慧经济圈”。实施数字*府提升、城市网络覆盖、信息服务惠民、数字经济提速工程。大力推广应用移动IPv6技术,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积极实施东营5G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部署5G网络站点,共同实现省会经济圈7市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共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施*河流域暨三角洲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与保护监督管理数据中心、智慧*河三角洲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大数据平台项目。借助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推进利津县高标准开展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二)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7.凝聚创新驱动合力。高水平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营分院建设。整合胜利油田、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三方资源,布局建设东营科教园区,打造石油石化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8.推动优势产业互补发展。立足我市产业优势,联合省会经济圈6市谋划建设在全国、全省有优势、有影响、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加速推进经济圈产业内循环。依托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霍尼韦尔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大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拓展高附加值产品。持续深化与中国商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航空航天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进北航航空导航、东营民用无人机实验基地以及空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民机试飞基地、山东北翼空港经济中心。依托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智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推动造纸、轮胎、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培育发展新优势。依托济南等经济圈内城市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汽车等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链延伸合作,争取智能装备优先在东营市进行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引导东营市轮胎、轮毂、刹车片等汽配企业主动联系对接其他地市整车制造企业。借助经济圈内骨干药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利用*河口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在现代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方面的合作,建立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联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市科技局)

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角农高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涉农单位及企业在搞好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国字号院校合作的同时,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内的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突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河三角洲特色种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国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高水平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推进*河口特色渔业品牌和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打造*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加强“*河口农品”与“泉水人家”等区域品牌运营合作,共同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深入实施“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工程,完善城乡物流体系,保障省会经济圈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在农业科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开发合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科技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10.打造区域物流新高地。发挥我市公路、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五种运输方式齐全优势,提升省会经济圈河海联运能力,增强管道运输服务能力,推进陆路运输结构优化,联合济南机场突破发展航空货运业,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东营港、鲁北铁路、广饶物流园等园区为骨干的物流节点载体网络体系。推动我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加强与省会经济圈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对接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抱团发展。(责任单位: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

11.创新产业协作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转移承接*策,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构建以“飞地经济”为主导的园区共建机制,建立完善飞地招商项目利益分配机制,打造一批“飞地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在产业引进转移、高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对各级*府引导的跨区域投资建设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承接市外、省外重大产业转移项目,探索实行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主体税收共享。(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局、市商务局)

(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1.加强*河流域生态协同保护。联合推进*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沿*生态廊道、*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河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和有害生物防控,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积极推进申报*(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责任单位: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3.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统一环保准入标准,推行异地交叉环保执法。联合省会经济圈6市,全面加强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固废危废污染和土壤污染联防联治。深入推进省会经济圈区域治水一体化机制,与毗邻城市加强河道跨界断面水质联合检测,探索边界联合河长制、湖长制,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联合处置机制。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常态制度,实施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排污者治污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大气质量改善。共同推进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构建和延伸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石油副产石油焦和工业副产石膏产业链、废橡胶、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共同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建立省会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协调处理机制,联合制定应急联动预案,共同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综合改革试验区。(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4.强化污染源头协同治理。持续推进“四减四增”工作,优化区域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建立区域内市域边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全面提升水生态治理水平。对重点区域实行精细化管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夏季臭氧高峰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落实环渤海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入渤海河流(小清河等)氮磷消减计划。建立区域间执法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危险废物综合治理,共同打击边界环境违法行为。加快与周边城市建立区域重大项目环评会商制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

(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15.共建共享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文旅规划“一张图”进程,联合开发跨区域文旅资源,推进*河口国家公园、*河口世界自然遗产地、孙武湖旅游度假区、*河入海(东方红)历史纪念馆、大河息壤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开发。深入挖掘*河文化、兵圣文化、红色文化、石油文化、湿地文化、吕剧文化等文化底蕴,谋划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以小清河复航为契机,推出小清河沿线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依托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联动*河生态廊道、*河口生态旅游区,打造*河文化带。高水平举办*河主题节事活动,讲好“*河东营故事”,打响“*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统筹省会经济圈研学资源,共同研发一批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建设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基地,打造国际性的*河口研学旅行品牌。加强省会经济圈青少年交流,为研学旅行提供学习生活便利。(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市水务局)

16.加强文旅活动交流。以地接补贴*策为基础,实现省会经济圈7市企业补贴共享。积极推动省会经济圈文旅企业互通合作和产业相互推介,促进企业交流互信,建立展会活动互请机制。组织开展非遗保护、文艺展演、文物联展等交流活动,联动各地市节庆、会展、论坛资源,共同办好*河口(东营)摄影大展、*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河口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节事活动。加强省会经济圈公共文化场馆交流合作,逐步实现图书借阅系统兼容、通借通还。实施艺术创作展演交互惠民工程,开展艺术精品联展巡展、文物互展、文创开发互动等形式的合作,促进文化深度融合。探索推动主要景区门票联动优惠,联合推出文化旅游一卡通。(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市体育局)

(五)加强科教协同创新。

17.合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加强与省会经济圈6市优势产业对接合作,推动科教与产业资源有机融合。支持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共建共享高水平的创新平台。鼓励济南等市的相关高校院所和领*企业参与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建设,引导东营企业参与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中国算谷、中国氢谷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共同构建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8.加快科教资源融合共享。推进科创平台、科技信息、专家库等基础性科教资源共享,支持人才柔性引进。加强与省会经济圈6市教育协作交流,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市属高校在干部教师队伍交流、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19.协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借力济南科技成果转化“1+6+N”平台辐射作用,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我市与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等科技服务机构深入对接,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区域技术交易网络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六)增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0.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联合省会经济圈6市加快完善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响应、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协同工作推进机制。联合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救援服务体系,打造突发事件信息共建共享平台。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动电子病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通互认。积极加入省会经济圈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医院来我市集团化办医或设置分支机构。基于医院,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实现线上统筹报销支付和药品流转应用。线上依托济南医学科教资源等,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医养结合、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大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加快补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短板,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联采联供,按照日均消耗上限,确保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少于1个月。加强食品应急加工保障,适度提高地方储备粮油规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委)

1.提升教育领域合作水平。推进成立省会经济圈教育联盟,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鼓励学校跨地区托管帮扶带,建立校长、教师交流互通平台,完善挂职锻炼和培训资源互通共享长效机制。鼓励驻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用,并入网山东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对口贯通培养,推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与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推动省会经济圈优质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区域基础教育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动接轨省会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济南等市的优质高端医疗资源,推进医疗联合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医疗协作和科研创新,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支持提升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在省会经济圈7市间转移接续的便利化水平,实现公共服务领域一卡通。联手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医疗健康产业共建共享。推动工伤认定*策统一,结果互认。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机构合作共建机制,推动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等级互认,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强法治交流合作,提高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水平。探索创新跨区域商事登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务服务和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局、市司法局、市行*审批局)

(七)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

3.加强区域深层次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对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加强与雄安新区合作,集聚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开放资源,在更大范围建立产业链配套、创新链互补、价值链共享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强与胶东、鲁南两大经济圈各市的协调联动,推进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我市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与沿*城市产业协作,共建沿*产业协作示范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

4.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优势产能企业参与境外投资合作、油气矿产开发利用。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到东营建立区域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加快与沿*地区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依托东营港出海通道,深化与沿海地区港口合作,拓展*河流域海上丝绸之路通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外办、东营海关)

5.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借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溢出效应,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积极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设立办事机构,搭建招商引资、科技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合作平台。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垦利经济开发区,滚动推出30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净地,面向世界强企业,以“标准地”方式全球精准招商。重点建设中日精细化工产业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争取东营综合保税区适用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策。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主动对接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青岛、烟台片区开放创新成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与重点友好城市交往,积极参与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民间友好大会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外办)

(八)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

6.力促人才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合作创新机制,创新“领*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等引才模式,办好国际三角洲论坛,提升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能力。鼓励支持用人单位以项目资助、短期聘用、咨询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灵活使用“海外工程师”“候鸟专家”“双休人才”。加快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服务体系,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实现人才自由流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投资促进局)

7.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对接,积极推介我市优质项目,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市优质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积极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对接,支持企业充分利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创新手段规范发展做优做大。配合做好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有关工作。参与设立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配合做好基金管理机构选定、基金设立方案审核等工作,科学谋划基金出资事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局)

8.提升能源资源保障水平。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能源布局,保障能源供给。加快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对接省会经济圈内城市的能源供应合作。统筹建立燃气应急储备体系,规划建设东营地下储气库和东营港LNG泊位码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我市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研究重大*策、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成效。

(二)强化推进落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围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对涉及区域协调推进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事项进行督促检查和动态评估,补足薄弱环节,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府报告。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创新的*策机制、典型的工作做法、取得的重大成绩和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东营市人民*府

00年1月14日

来源:东营市人民*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