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听证是检察机关深化为民司法的制度创新。从助力企业发展到保护黄河生态再到治理“拾荒”类盗窃,山东省东营市检察机关始终秉持为民情怀,在实践中探索出检察长带案下访、下沉听证的简易公开听证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
下沉听证
助力企业发展
“感谢检察机关对我们企业的关心和爱护。进行合规整改,不但挽救了企业,还保住了近名职工的饭碗!”一场听证会后,东营市胜利油田某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1月,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受理了胜利油田某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常某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一案。常某在分管招投标工作期间,为制作公司招投标所需的技术投标文件,伪造工人从业资格证书和工人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参与投标工程项目。
据了解,涉案企业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案件?作为该案承办人的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检察长孙贞带领办案组仔细梳理案情,发现常某系初犯,主观恶性和造成的危害后果相对较轻,具备从轻处罚情节,可以依法对其适用相对不起诉。
“常某任职的公司以往经营状况和社会效益良好,我们了解到,案件已经给正在转型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涉案企业负责人多次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帮助企业正常发展。”办案组成员吴秀敏告诉记者。
惩治犯罪绝不是为了让企业一蹶不振,而是让它向阳而生。该企业近名员工背后是多个家庭,检察机关办案必须慎重。
考虑到本案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经上级检察院同意,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对其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并委托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评估企业合规整改情况,同时针对企业暴露出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
今年5月,在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政府会议室内,东营市检察院检察长丁西超主持召开企业合规案件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把听证会开到了企业所在地。
听证会邀请了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担任听证员。检察机关现场展示了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出具的评估考察报告及企业完成合规整改的有关证据,向参加听证会的人员阐明拟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理由。
听证员一致认可检察机关的决定。一位听证员表示:“本案伪造的证件仅在内部使用且没有流入社会,危害性较小,检察机关对涉案人员作不起诉处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我们非常支持。”
案发地听证
保护黄河生态
以船为家,耕海为生,是居住在黄河入海口的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之道。对于以捕鱼为业的孙某等人而言更是如此。
看着日渐红火的海产品市场,孙某却动起了歪脑筋。为提高捕捞效率,孙某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渔具,一次出海便捕捞到数万斤白蛤。但很快,孙某等人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海域捕捞时,被保护区管委会执法人员发现。
案件被移送至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后,承办检察官胡树鹏得知,被查获的白蛤市场价格为11万余元,但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却达余万元。随即,该院对孙某等人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孙某等人的行为违反水产资源相关法规及自然保护区条例等,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破坏了生态资源,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胡树鹏还了解到,当地很多渔民对非法捕捞水产品危害性认识不足,如果不转变当地渔民的思想,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
今年4月,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在案发地附近举行了公开听证会,邀请来自海洋渔业部门的听证员及当地渔民参加。胡树鹏详细介绍了办案经过,着重讲解了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危害。
“这次听证会让我们明白了自己行为的危害,我们愿意赔偿,尽最大努力恢复生态环境。”听证会上,孙某等人追悔莫及。考虑到孙某等人在海域作业行为的后果及其经济承受能力,检察官建议采取增殖放流的形式进行生态修复。
“听证过程公开透明,从我们的工作角度,也支持检察机关采取增殖放流形式进行生态修复,这种做法既彰显了法律的温度,又照顾了当事人,值得借鉴。”参与听证的东营市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预报室主任付霄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开听证有助于引导当地渔民科学捕捞,增殖放流的修复措施更是益处甚多。
一个月后,平静的海面再起波澜,这次不是撒网捕鱼,而是孙某等人将1.5万余斤蛤苗放流入海。看着蛤苗入水泛起层层水花,参与活动的检察官、群众代表都笑了。
“考虑到被告人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部分已经履行完毕,我们建议对孙某等人从轻处罚。”胡树鹏告诉记者,最终孙某等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适用缓刑。胡树鹏在回访中了解到,孙某等人正尝试开办水产养殖加工厂,生活迎来了新生机。
“听证+普法”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60多岁的缪某,表现得局促不安,说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很难想象,她竟然是一起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东营市东营区检察院检察官田文超说起初次讯问缪某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因盗走工厂价值余元的钻头,缪某被移送到东营市东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讯问过程中,缪某承认犯罪事实,并表示自愿认罪认罚。案情虽然简单,不过田文超还是有点疑惑:一个日常不愁吃穿的老太太,为何要偷工厂的机械工具?
办案检察官到缪某居住地村委会及辖区派出所走访时了解到,该村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井场、石化企业较多,当地有不少年龄较大的群众,只要看到企业物品没人看管就偷偷拿走,导致厂区内外“拾荒”类的盗窃案件时有发生。虽然大多数案件因案值较小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但实际上严重影响了石油开采和石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关乎国家能源安全。
如何转变居民的错误观念?东营市检察院决定联合辖区派出所、当地镇政府上门听证,利用农村大集时间,到缪某所在村召开公开听证会。
“经审查,我们认为缪某犯罪情节轻微,案发后主动退赃,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从宽处罚情节,根据法律规定,我们依法决定对其作不起诉处理。”听证会上,田文超介绍了案件情况和对缪某拟作不起诉决定的理由。听证员经讨论,一致同意该意见。
利用公开听证会的机会,田文超和同事们以案释法,对村民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周边群众的法治意识。
“检察机关主动上门听证,向群众阐释犯罪行为的危害,加强普法宣传,传递司法温度,为他们点赞!”参与听证的人民监督员齐志英说。
(检察日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