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
——。
这必将是东营发展史上不平凡的时期。
循着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我们能发现,东营这几年取得的成绩,靠的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升级。
年8月,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召开,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标注了东营市改革发展新高度。
年10月,市委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暨全市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召开。
年12月,全市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召开。
事要成先成思,务虚为了务实。
每年一次的务虚会,正不断筑牢城市的理念“底座”、标定城市的发展“航道”。
——这是寻找答案、明确目标的大会。大家齐聚一堂,为东营发展谈问题、找差距、献良计、找出路!
——这是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的大会。会场上,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一系列好方法、好建议、好举措相继提出,让会场成为“智力磁场”。
——这是坚定信心、激发动力的大会。在发言交流中,大家不仅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而且坚定了发展的决心。
思想破冰天宽地阔。理念变化带来的变化,是深刻而系统的:
从城市风貌的变化到治理能力的变化,从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到“东营元素”更多列入国家规划纲要,从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到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从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到天鹅湖蓄滞洪工程……
两年多时间里,东营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力、砥砺奋进,蹚出了一条现代化湿地城市改革发展的追梦路。
城市定位的变化:
事实证明,东营新时代“三大目标定位”符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
观念的更新,往往是现实变化的先导。
年,是东营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繁重……
年,是东营发展的关键空间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发展竞速更加激烈,新机遇新挑战新业态层出不穷……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迎接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东营需要来一次思想观念和城市定位的升级。
一点星火就能燎原,一道裂缝就能破冰。两年多时间里,东营市委、市政府通过召开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市委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暨全市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全市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等会议,碰撞火花、凝聚智慧,靠一次次思想“破冰”引领一次次行动“突围”。
定位决定地位。
候鸟恋上入海口,“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深入人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这些深刻变化,都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这三大目标定位成效的缩影。
人们常说定位决定地位,从更深层次说,格局决定定位。如今来看,东营市委、市政府两年前确定的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生态的、文化的、民生的要求,体现了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符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市委书记李宽端迅速作出批示,安排研究提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项目、意见。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进行集中办公。
自去年10月份开始,东营市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家宏观院成立编写组,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并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跟进争取支持,推动东营市规划纳入国家规划,让《规划》更多地涉及“东营元素”。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李宽端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规划内容。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亲自研究规划内容、带头谋划重大项目,积极向编写组反馈县区、部门单位对规划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作为地级市,东营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是比较早的。”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古金钊告诉记者,东营市平均每半个月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周到省发展改革委进行汇报争取,在沿黄地级市中是最积极的,争取了工作的主动。
与此同时,东营积极邀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公司等专家团队,开展绿色能源石化基地建设、盐碱地现代高效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态补水等9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东营围绕生态保护、黄河安澜、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5+2+2”产业体系等10个领域共谋划提出个重大工程,预计总投资额约.9亿元。研究筛选了28个项目,总投资亿元,推荐申报了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备选库。
思想理念的变化:
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研究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基础性体制性工作为未来发展夯基垒台
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维护京畿生态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东营紧锣密鼓地展开规划编制和项目论证工作,与国家、省里同步启动编制规划,谋划重大项目。
东营提出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标杆,围绕生态保护、黄河安澜、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文化保护传承、城乡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设施等10个领域实施个重大工程,总投资多亿元。
建设现代化湿地城市,必须处理好湿地与水系的关系、湿地与城市的关系、湿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是重大实践课题。
东营市委、市政府系统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推出了一揽子措施:
——“加强水资源战略研究,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水文化,充分彰显水的灵动、湿地多姿、城市的美丽。”“五水统筹”理念被水利部推广。
——“坚持‘治污水、分雨水、纳洪水、用中水、节黄水、排涝水’的思路,用生态措施治理城市内涝。”用“雨水就近入河”“少建管道、多建河道”的办法,构建起城市水循环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既需工程建设,也需体制破冰。调整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改革使各项事业焕发活力。
行动上的变化:
铁腕治污,系统化治水、精准化治气、效能化治土、规范化治废;绿色发展,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文化润心,“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深入人心
污染治理是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