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大河息壤,红色之乡。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本在农村地区传播、使用并指导革命实践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它指引了东营人民的奋斗征程。
播撒“红色种子”,结出平安硕果。近年来,东营公安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群众对平安环境的新期待新需求作为努力方向,书写了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交出了平安东营的新答卷。东营市公安局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2年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市级公安局”。近日,东营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精神火炬永不熄灭
年初,在黄河尾闾、渤海之滨的东营市广饶县,中共延集支部、刘集支部先后建立,成为山东省最早建立农村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那时的共产党员们办起了农民夜校,把《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作为学习书籍,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
红色革命随着那年的春风,从广饶乡间吹遍东营大地,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点燃了鲁北地区的希望火炬。
听党话,跟党走——这是近百年来东营人民认准的道理,时至今日仍散发光辉,且愈加耀眼;血脉中涌动的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这里的人民信仰更加坚定。
东营公安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对党忠诚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和“魂”,成立全市公安机关党建带队建工作领导小组,打造党性教育中心,细化党组织94项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党建“四微工程”,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重大安保工作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把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刻入了骨髓、见诸于行动。
党旗高高飘扬在战斗一线,每一次出征,都是叩问初心使命;关键时刻显本色,危难之中看担当,每一次逆行,都是向死而生。
面对亡命歹徒,烈士聂士兴用胸膛把群众挡在身后,直面生死;爆燃事故中,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戚思宇带队冲入火场,殊死转移还没有爆炸的危化品运输车;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仙河派出所所长袁明友带领民警、辅警和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接回群众,成为大浪中指向平安的明灯;扫黑战线上,利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田恩德顶住疾病折磨,把药盒揣在身上,彻夜鏖战;疫情大考中,一支支党员先锋队风餐露宿、扛旗在肩,筑牢了“零感染”“零确诊”的安全防线……
党建领航深耕基层“安全底色”永不褪色
在被誉为“凤凰城”的利津县,利津县公安局把“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作为“筑巢引凤”的平安工程,充分发挥“党建+群团”优势,推进“枫铃义警”“街巷长”“老刘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建设,以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东营公安机关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集中力量开展涉黑涉恶案件专案侦办,同步组建扫黑除恶专业队临时党支部,先后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4个,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海霸”“市霸”等基本禁绝。深入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违法犯罪,推进“无传销城市”和非法集资“零发案”辖区创建,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年以来,共挽回损失8亿余元。
坚持党建引领,善走群众路线,是东营公安机关长期以来维护稳定的最大法宝。为了最大限度集聚平安力量、释放平安效能,东营公安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推进“警员+网格员+矛调员+N”工作模式,个警务区与个地方社区网格叠加覆盖、无缝衔接,形成了“事在格中办、人在格中管、信息在格中采、问题在格中解决”的新机制。垦利分局推行“乡村警务”机制,围绕警情多、群众反映问题多的村庄,选派党员民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把出租房屋和“四闲场所”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发动网格员、民兵、乡贤等群众力量,精准治乱点、防隐患、解难事,让当地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去年以来,东营82%的社区和95%的村居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
改革创新现代警务护航发展永不懈怠
34岁的杨华章是东营市公安局自然保护区分局四级警长,也是一名“生态警长”。他的主要职责是守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核心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湿地茫茫,芦荻苍苍。鹳鹤伴舞,鸥鹭集翔”是他生活中的诗行,16万亩责任区、每天3个小时的巡逻路程是他脚下的远方。
东营公安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高站位,建立“生态警长制”,围绕沿黄、滨海、城市湿地等生态带,明确名“生态警长”,确定35项职责任务,建设黄河入海口大数据智慧防范管控平台和生态检验鉴定实验室,筑起了服务保障“湿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东营公安出台“生态警长制”十五项工作意见;今年1月,为服务保障东营春节“暖心留人”行动,市局制定“十项春风举措”;去年2月,为护航复工复产,东营公安推出《服务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十六条措施》;为做好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东营公安创新《战时党建带队建十项措施》……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东营公安深化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务体系,不断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面对手法不断翻新、危害日趋严重的涉网新型犯罪,东营公安“提级”应对,建立了“市局主研主侦、县局主抓主办、派出所主采主防”的“大合战”新机制,自主研发智能数据分析软件,搭建20余种防控数据模型,用大数据精准刻画非接触性犯罪,提升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数据侦查专业能力。东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破案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连续3年提升,打击成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东营公安把大数据战略作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组织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创建,建设社区警务智慧平台、危化品运输车辆全程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平台等信息化管控平台,不断提升前端感知设备覆盖率及联网率。
如今,遍布全警的名数据分析员、系统应用能手等数据警察队伍,在信息预警、破案攻坚、数据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生实事映照初心为民服务永不止步
今年3月,东营市大型机动车科目三考场投入使用,解决了群众考试周期长、往返距离远、出行成本高的难题。由于东营无山区道路、隧道等地形,以往群众参加大型机动车科目三考试需前往潍坊青州进行,一趟往返公里。如今,东营市车管所优化确立了本地可行的考试方案,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考试了,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
事不避难者进。东营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打通群众身边的堵点、攻克长期以来存在的难点、解决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痛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高质量的公安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东营市公安局遴选名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女民警,组建“守望”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发动余名社区民警做辖区未成年人的“守望员”。他们分为“普法先锋”“藏蓝心语”“金盾护蕾”3支小分队,对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法制宣传、心理辅导和维权服务余次。
在公安服务窗口,东营公安机关倡导“店小二式”服务,努力让每一名办事人员“宾至如归”。他们大力推行“一次办好”“全程通办”“全市通办”,落实24小时“不打烊”服务,“零跑腿”服务事项提升40%。“码上办”服务通道、“营·办好”微警务平台、一站式公安服务站、“15分钟惠民服务圈”……一系列服务举措,为群众缩短了“马路”、畅通了“网路”、敞亮了“心路”。在年度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东营公安工作的满意度由年的全省第6位跃升至第2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广寅通讯员朱国富李嘉庆刘井泉解朋龙报道)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