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22 20:55:00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9日讯入冬时节,农民朋友在想些什么?一年的收成如何?最关心最盼望的事是什么?来年盘算怎样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东营市冬枣专业村-河口区新户镇东鲍井村进行实地了解。入冬一场小雨空气冷而清新。脱去绿装的冬枣树在村庄周围整齐矗立,一片片,成为冬日里田间别样风景。村民宋永生,年开始将金丝小枣树进行高截换头嫁接冬枣,开始走上冬枣产业发展之路。种植冬枣以来,宋永生开拓创新,大胆作为,积极学习科学的冬枣管理经验,学科技用科技,成为最早一批种植冬枣致富能人。“今年收入还不错,种了5亩冬枣树,挣了五六万块钱,还行。”宋永生满足地说道。据宋永生介绍,他年自担任冬枣技术员以来,积极为乡亲传技艺,手把手教技术,说经验,谈感受,群众普遍掌握了冬枣生产技术,东鲍井村冬枣产业走上了规范化、产业化、高效化之路。“现在我们村冬枣种植多亩,每年仅冬枣一项人均年收入收入2到3多万元。盼望党给我们制定更多好政策,让我们干劲更加十足。”宋永生自豪地说。记者了解到,东鲍井村共有户、人,党员20人。过去曾是黄河故道,土地盐碱瘠薄,淡水资源匮乏,旱涝碱沙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冬枣,让这个小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产业富民的步子走得更加坚实,村民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走进东鲍井村,村在林中,路在园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整个村子被冬枣树环绕;村容整洁,街道宽敞,路灯挺立,村民们挂满笑脸。“这是我们村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喜人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朱耀东正在自家冷库里售卖冬枣。“我们村人均土地不过2.5亩,年收入人均却达到了两万多元。”东鲍井村当家人朱耀东,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冬枣生产,艰苦创业,大胆创新,截至目前,全村所有耕地全部发展为冬枣园,去年全村仅冬枣一项实现收入达万元,东鲍井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靠发展产业致富的美丽新村。近年来,东鲍井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以标准化发展理念,建基地,强无公害,打绿色牌,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的冬枣产业化发展模式。村里先后投资余万元完善冬枣种植专业村基础设施;投资10万元在冬枣园中安装了30台振频杀虫灯,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建设了个汽调库,储存能力达到0吨,有效规避了市场销售风险;为提高冬枣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占有率,申报注册了“黄河口”牌冬枣商标,进一步提高了冬枣产品的知名度,朝着品牌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冬枣产业富了民,但东鲍井人并没有陶醉。朱耀东说,年以来,他们先后到滨州、黄骅、陕西等地考察学习设施果树发展模式,选准建大棚种冬枣发展新路。在他们等人努力下,村里先后发展冬枣大棚50多个。大棚冬枣上市时间提前20天左右,口感好、质量高,每个冬枣大棚增收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增收万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对于我们冬枣立村围枣求变很大信心。”朱耀东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旅游做文章,发展村经济、提高知名度,通过冬枣搭台、旅游唱戏,聚集起人气,凭借无公害生产基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和新动能,让群众的日子更上一层楼。”眼下,东鲍井村有头脑的人们正在借助电商,开通直播带货,扩大销路、增加收入,促进冬枣产业发展。和宋永生一样,不少村民冬闲时节忙着收集冬枣供需信息,研究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手段,网上展示、交流、洽谈、销售,利用淘宝、微商等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一幅美丽画卷正在梦圆百姓小康梦想。闪电新闻记者王代杰河口区融媒体中心许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