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东营市东营区坚持三通四融两实深化推进
TUhjnbcbe - 2025/3/9 10:14:00

今年以来,东营市东营区以“三通四融两实”为抓手,深化推进油地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融合,引领推动社区居民、社区事务深度融合,有效破解了城市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深化“三通”

增强油地党建融合工作动力

一是油地组织工作联通。建立油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联动油地部门单位,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2次,与油田组织部等召开专题对接会议3次,联合召开油地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工作座谈会议。深化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吸收52名油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搭建大事联议、急事联商的工作平台。

二是油地干部交流融通。以油地干部交流挂职推动工作衔接,文汇街道等3个街道社区工作分管领导和油田派驻街道居民事务协调部第一副职,分别进入相应油地党(工)委班子交流任职,打通油地工作部署的“中梗阻”。

三是油地表彰对接贯通。一方面,对油田转入地方党员,保留油田评先树优资格,并纳入东营区党内表彰推荐对象;另一方面,油田方面对市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党内表彰奖励对等认定,其中市委表彰的按照油田管理局党委层级认定,区委表彰的按照区属地二级党委层级认定,并落实油田方面相关待遇,打消油田党组织和党员组织关系纳入属地管理的顾虑。

推动“四融”

规范油地党建融合工作运行

一是推动党的组织融合,凝聚领导合力。打破油地社区地域分割,调整优化64个城市社区,夯实油地城市社区组织融合基本框架。42个油地融合社区成立党委,以封闭小区党建模式建立网格党组织、划分楼栋党小组,推动党的组织向基层末梢延伸。探索功能性党支部建设,发掘党员特长人才,成立初心逐梦、红柳地管弦乐团等党支部,推动党员融入社区。

二是推动党员队伍融合,深化共建共治。对油田设在社区的协调服务站、物业服务项目部、老年服务站等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管理,派驻输出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党员组织关系有序转入社区党委,实现社区党委对各类组织和党员的统一管理服务。建立党员联户“一张网”机制,每名党员联系9—12户居民。联合油田党委组织部采取“油田单位+地方单位”的“1+1”模式,推进油地党组织“双报到”全覆盖。

三是推动工作力量融合,规范工作运行。由社区党委牵头推动86名社区“两委”成员与协调服务站、物业服务企业、网格交叉任职。结合社区规模调整后的“两委”选举工作,统筹油地优秀社区工作人才,根据岗位适应度选拔13名油田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建立“党委领导、油地共商、居民自治”三级联动议事协商机制,建立居民议事协商组织36个,推动“居民事、居民议”,协商解决各类问题余项。

四是推动管理服务融合,统筹整合资源。以特色党支部为依托,推行“社工+志愿者”“项目+基地”“动态+常态”等服务方式,吸收3万余名志愿者,成立京剧班、书画团等文艺队伍,推选名退休党员、先进人物组建“睦邻坊”“调解室”,以党员示范带动全员参与社区服务。

注重“两实”

提升油地党建融合工作成效

一方面,做实管理考核。胜利油田将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并与党员企业年金、福利待遇等相挂钩。同时,赋予街道社区对油田输入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权,将其服务表现作为劳务输出绩效发放的参考依据。文汇街道财政列支10万元设立“油地融合建设示范岗”奖励,将辖区内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纳入竞赛比武范围,激发担当作为、服务居民的热情。另一方面,做实社区服务。由社区党委统筹规划布局、完善功能,规范提升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48处小区党群驿站,推动阵地开放共建共享。创新“网格+物业”小区管理服务方式,以物业为主体选聘专职网格员名,推动网格与物业服务力量融合,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解决群众民生实事项。坚持以社区为主渠道承接落实服务资源项目,梳理列出26项下沉服务项目清单,逐一明确时间表,切实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群众家门口。

(供稿:东营市东营区委组织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营市东营区坚持三通四融两实深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