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胜利油地机关所在地。近年来,东营市以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契机,以党员队伍深度融合为抓手,创新推行“同城党建”工作模式,打造油地党建共同体,引领区域治理“同心圆”。
油田退休老党员到蓝天社区为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
常态移交+分类管理油田退休党员接得住、管得好今年82岁的赵晓凤,年时就来到了胜利油田,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全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部署,年11月,她的党组织关系由胜利油田转到东营市。与她同样情况的,还有数万人。作为此次试点之一的胜利油田,需要向东营市一次性移交社会化人员13.4万人,其中退休党员3.23万人,涉及油田多个二三级单位、20多个街道(乡镇)、多个社区。未来五年每年还将移交余人。
赵晓凤在为生病卧床老人理发。
为了能够做好交接工作,东营市、胜利油田双方协商制定常态化移交管理的办法,建立起“油田统一转、县区统一接、街道统一收、社区统一管”的工作机制。
东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吕国强介绍,从前油田退休党员移交存在程序不统一、责任不清、多头调度的问题,党组织和党员两头不方便。建立常态化移交办法后,权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现了油田退休职工党员“即退即转、双向联动”。
接得住很重要,管得好也很关键。
赵晓凤所在的东营区辛店街道,接收了余名油田退休党员。“辛店街道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单位有31个。启动油田退休党员移交后,我们街道管理的党员数量增加了2.5倍,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辛店街道党工委书记伊亮说。
为做好接收油田退休党员的“后半篇”文章,东营市根据移交老党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服务,让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这些退休党员们,在新的环境里发挥出了新作用。
老党员被聘为辛店街道“老石油”之家社区顾问。
在辛店街道的社区里,赵晓凤的“银发服务队”的身影随处可见。她50余年一直为周围小区居民免费理发,服务队吸引了不少老党员加入,他们还走向了社会,定期向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街头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红色宣传员、兼职网格员、爱心助学岗……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我们这帮老党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岗位,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老党员,也给予了很多帮助。”赵晓凤说。
油田退休老党员苏金章在广场开放麦活动上向辛店街道雅苑社区居民宣讲党代会精神。
党建联建+就近报到油地同心解决区域治理难题油地区域融合,机制很重要。为深化党建共建工作,以党建为支点撬动资源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去年以来,油地“双报到”工作开始在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试点推行,有油田多家单位党组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与油田共建单位党组织联合举行红书捐赠仪式。
如何让油地同城党建抓得实、效果好,油田在职党员真正能下得去、起作用?
一方面,东营市委成立城乡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立油地共建专项工作组,8个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参加;油地党委组织部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部分油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深度参加街道社区治理决策,第一时间沟通对接服务事项,今年以来已召开2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13个。
为解决部分油田老旧小区党群阵地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等问题,油地党委组织部门联合开展摸底调研,确定开放共享党群服务中心(驿站)、党员服务社、党性教育基地等阵地处,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启动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专项行动,统一建设标准,优化功能设置,改进服务方式,努力满足居民群众需求。
东营市举行油地重阳节文化惠民活动。
另一方面,油田单位党员积极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定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值班,主动与社区工作者对接群众服务需求。
“很感谢胜利油田检测中心党支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东营区文汇街道青华社区党委书记刘玉说,该检测中心党支部主动对接东营区文汇街道青华社区,6名党员参选了小区6栋楼的“红色楼道长”,并认领科苑小区停车难“微服务”项目,将监测中心停车场在下班时间向居民开放。(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委组织部)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刘雅婷,刘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