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园园通讯员张庆国
02:19种一棵树,造一片林,黄河尾闾百公里绿色长卷正徐徐展开。记者从东营市湿地保护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东营市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
在垦利区义和段防浪林绿化工程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紧抓当下有利时机,施工人员正加快项目推进。据悉,该工程今年将实施宁海工作区至双河镇村黄河大堤防浪林建设,低洼盐碱区城实施台田工程改良,配套管溉、排碱等基础设施,新造林亩。
“该工程属于垦利区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计划动用土方80万方,目前已完成调运土方近40万方,修筑台田接近亩,下一步我们争取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在10月底至12月完成种植任务。”垦利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生态绿化站站长曹栋栋告诉记者,今年垦利区计划实施生态绿化工程8个,新造林亩、绿化修复提升3亩,保护修复湿地0亩,目前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40%,“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入、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沿黄生态修复工程,将沿黄区域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与一体的生态廊道。”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生态优先,国土绿化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自年以来,东营市启动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致力于打造公里的沿黄生态长廊,以有效改善沿黄区域生态面貌。在沿黄生态长廊工程实施中,东营市各级因地制宜、创新实干,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龙居镇是东营区唯一的沿黄乡镇,根据《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规划》,围绕“十年规划,五年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实地勘察9次,召开专题会议10次,研究筛选具体工程项目,制定了、年度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龙居镇创新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工程推进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沿黄生态建设。
东营白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参与龙居镇沿黄生态建设的企业之一。“去年,通过政府引导,我们参与到沿黄生态长廊建设中。”公司苗圃基地经理曲光谱告诉记者,作为企业,他们主要是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比如,针对盐碱地严重区域,开发研究了更能适应当地环境的高杆乔木柽柳、丛生乔木杜梨等品种,并通过嫁接等方式对苗木的可观赏性进行提升,进而给周边整体景观效果带来提升。”曲光谱说,对企业来说,参与沿黄生态长廊相关项目建设,“在让企业更好的融入当地发展的同时,达到更好的品牌效应,收获更大经济效益。”
“在政府投资1.4亿元、建设公益林亩的基础上,带动企业和群众投资1.1亿元,造林1.4万亩。”东营区龙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松说,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这一模式,龙居镇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实现了政府社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这样我们的总造林面积就达到了2万亩,十年的建设目标我们计划三年完成,实现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记者从东营市湿地保护中心了解到,今年,东营市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对黄河大堤、南展大堤两侧宜林地和绿化断档实施造林绿化,对低效林片区进行修复提升,对重要节点实施绿化改造,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计划实施沿黄生态绿化工程24个,新造林亩,绿化修复提升亩,保护修复湿地亩,截至4月22日,沿黄生态绿化工程共开工21个,完成新造林亩,绿化修复提升亩,保护修复湿地亩,沟渠、管线配套56公里,完成土方万方,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