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为黄河入海之地,市域大部成型时间较晚,但南部广饶历史悠久,为“兵圣”孙武故里。东营是山东最年轻的城市,也是我国每年新增陆地最多的城市,东营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区历史追溯,而东营本身为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而设。
现在,东营市辖三区两县,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为广饶县,广饶成陆最早,建县于西汉初,利津春秋战国时才成陆,金代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而垦利大部为近代黄河淤地,抗日战争时期改垦区置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两区均为东营建市后所置。
新中国成立时,东营市境大部为广饶、利津、垦利三县所辖,小部分属蒲台县、沾化县,以上五县分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区垦利专区、清河专区,其中利津、垦利、蒲台、沾化四县隶属于垦利专区,广饶县隶属于清河专区。年,山东省进行了大的区划调整,渤海行政区及垦利专区、清河专区均撤销,今东营市域全归新设惠民专区所辖。
年蒲台县撤销,史口、龙居等地划归博兴县,此后县界虽屡有变更,各县也有设并复设,但到东营市成立前,今东营市域仍分属惠民地区的广饶、利津、垦利、沾化、博兴等五县。
东营原为广饶辛店公社的一个小村庄,年东营村附近的“华八井”出油,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也拉开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序幕。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九二三厂)设在了东营村,年成立了东营办事处,东营办事处为县级单位。
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东营市,以广饶、垦利、利津、博兴、垦利五县各一部划定市区范围,市区分为东营区、牛庄区、河口区三个区,同时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其管辖。年8月,惠民地区广饶县也划归东营市管辖,同年10月东营市正式成立,辖东营区、牛庄区、河口区及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共三区三县。
东营市成立后市域稳定,所辖政区变化也较少,现在辖三区两县,完全撤销的县级政区仅牛庄区一个,此外垦利县也改设为了垦利区。年6月,东营市牛庄区并入东营区,此后东营曾长时间维持两区三县格局,年8月垦利县撤销,设为东营市垦利区。现在,东营市辖东营区、垦利区、河口区及利津县、广饶县三区两县,至于在东营常听到的东城、西城并非行政区。
东营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仅为一个小村庄,年随着胜利油田的发现而逐渐发展,可以说是山东最年轻的城市。现在,东营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山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当然,东营短板也非常明显,不仅人口少,资源也日益枯竭,高等教育更是十分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