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东营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交通供需比例失衡,城区道路容量严重不足,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区交通运行环境、提升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将部分路口渠化改造设计纳入中心城交通优化提升项目建设方案,作为年13件民生实事之一。
东营市交通警察支队联合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措施,深度挖掘道路时空资源,缓解交通供需矛盾,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质,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完成东营市32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进行深化改造设计。
东城区23处交叉口点位图
西城区9处交叉口点位图
二、
项目内容
项目组通过对现状展开全方位调研分析,精细化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多次与交警支队及各辖区大队领导进行方案沟通,广泛征求各方建议,最终形成专业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方案通过落地施工交通运行,已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提高居民出行品质的目的,打造“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交通示范城。
领导现场调研
领导方案讨论
领导现场方案讨论
方案施工指导
三、
优化提升措施
针对东营市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次设计从交叉口渠化设计、慢行交通组织、标志标线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化设计,以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整治交通秩序,营造更加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
1车道“瘦身”设计,增大交叉口通行能力
通过压缩进出口机动车车道宽度,对道路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增加进出口车道数量,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目前城区内济南路与宾平街等3处交叉口采用车道瘦身设计,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提高13%-17%。
济南路与宾平街交叉口施工前
济南路与宾平街交叉口施工后
2
创新可变车道设计,深度挖掘道路资源
一是,逆向可变车道设计
针对左转存在压车、排队长现象的交叉口,增设左转逆向可变车道,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资源,缓解左转交通压力,提高左转车辆通行能力。目前城区内济南路与西三路等5处交叉口采用逆向可变车道,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提高15%-18%。
济南路与西三路交叉口施工前
济南路与西三路交叉口施工后
二是,同向导向可变车道设计
通过设置直左LED可变车道标志牌、后台网络控制等措施,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流量变化,进行车道功能的切换,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目前城区内*河路与惠州路1处交叉口采用同向导向可变车道,晚高峰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提高30%。
同向可变运行示意图
三是,直右可变车道设计
通过设置直右LED可变车道标志牌、施划标线等措施,引导直行车辆在直行信号灯绿灯时,通过可变车道行驶,提高交叉口直行通行能力;直行信号灯为红灯时,可变车道为右转专用道,保障右转车辆的通行效率。目前城区内北一路与燕山路等3处交叉口采用直右可变车道,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提高15%-18%。
直右可变运行示意图
东城区方案设计布局示意图
西城区方案设计布局示意图
3
右转车道复用设计,合理提升车道利用率
一是,右转借用非机动车道设计
通过设置右转借用非机动车道标志牌、施划标线、非机动车等待区等措施,将非机动车引导至等待区,右转可以借用非机动车道行驶,提高右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及非机动车道的利用率。目前城区内郑州路与淮河路等2处交叉口采用右转借用非机动车道,右转通行效率可提高10%-12%。
郑州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北口现状图
郑州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北口设计图
二是,右转借用辅路设计
通过设置右转借用辅路标志牌、施划标线等措施,将右转车辆引导至辅路提前分流行驶,提高右转车辆的通行能力及辅路的利用率。目前城区内沂州路与辽河路等5处交叉口采用右转借用辅路,右转通行能力可提高12%-18%。
沂州路与辽河路交叉口现状图
沂州路与辽河路交叉口设计图
三是,左转借用右转车道设计
通过设置左转借道标志牌、施划标线等措施,将支路需左转的车辆诱导至主路最右侧车道,保障主路车辆通行效率,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提高右转车道的利用率。目前城区内东二路与运河路1处交叉口采用左转右置,左转通行能力提高12%-15%。
东二路与运河路、红河路
交叉口群航拍图
东城区方案设计布局
示意图
4
交通标线标准化设计,综合提升道路形象
一是,渠化岛标准化设计
为保障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顺畅,将部分渠化岛交通标线清除,实现渠化岛标准化提升,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目前城区内东二路与大渡河路等4处交叉口采用渠化岛标准化设计,直行通行效率提高10%-12%。
东二路与大渡河路交叉口现状图
东二路与大渡河路交叉口设计图
二是,斑马线标准化设计
为保障慢行交通组织流线顺畅,将部分交叉口斑马线位置进行偏移,保障交叉口交通秩序,提高慢行通行效率。目前城区内济南路与宾平街等4处交叉口采用斑马线标准化设计,提高慢行通行效率,保障交叉口通行秩序。
济南路与宾平街交叉口施工前
济南路与宾平街交叉口施工后
5
慢行人本化设计,彰显城市文明形象
一是,交叉口非机动车道优化设计。
随着“绿色出行”观念的深入,城市道路中“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组织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本次设计在交叉口内部增加非机动车二次过街专用通道,区分行人与非机动车,保障交叉口内部慢行秩序,彰显城市文明形象。目前城区内东三路与淮河路等11处交叉口采用非机动车道优化设计,提高慢行通行效率,保障交叉口通行秩序。
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运行示意图
二是,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模式。
对学校、小区等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可采用慢行“蓄水式”放行模式,增大非机动车等待空间,规范非机动车交通秩序,打造高品质慢行交通,彰显城市人文情怀。目前城区内郑州路与淮河路等2处交叉口采用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模式,提高慢行通行效率,保障交叉口通行秩序。
“蓄水式”放行待行区实拍图
四、
总结
项目组通过对路口实施车道“瘦身”设计、时空可变设计、右转复用设计、慢行优先设计、道路资源整合设计等多种措施,深度挖掘道路时空资源,实施至今整体运行效果较好,交叉口通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