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发展研判
基于统计数据与大数据多维视角,全面分析济宁市空间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
1.统计口径经济总量高,网络视角区域能级低
GDP在全省第六,在淮海经济区第二,区域经济总量优势明显。但通过“流”视角大数据分析,则表现出经济活跃度弱、人口流动范围小、外联度低等问题。
2.产城融合动能不足,乡镇空间利用低效
产业空间分布零散,与服务空间联系弱;产业能级不强,对人口吸引力弱。乡村宅基地空置率高、利用程度低,空间低效。
3.都市区战略视野高,结构优化抓手少
突破行*壁垒,形成由济兖邹曲嘉组成的都市区,从相互竞争走向一体化协同治理。但强调一体化形式,忽略功能空间组织。
4.城区服务能级不强,区县建设品质不高
城区区域级公共服务和商业数量少,服务能级弱,区县建设品质不高,对人口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空间发展定位
二、空间发展定位
圣人时代,形成以曲、邹为重点的文化中心;运河时代,形成以济宁为重点的贸易中心;煤矿时代,形成以兖州为重点的能源中心。生态文明时代,济宁市立足区域责任、优势基础,聚焦生态文明、创新驱动、文化自信,明确发展定位:
1、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往中心,极化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打造国家级生态资源资产创新示范区,极化大运河、微山湖优势资源,推动GDP与GEP双增长,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3、打造京沪经济走廊创新转化承接基地,加强与京沪经济走廊创新资源对接,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落实定位目标,聚焦市域、都市区与集中建设区三大空间层次。
三、市域发展格局
传导生态文明,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形成高质量发展布局。
划定优化提升区,厚植创新发展优势。
划定重点开发区,培育区域增长极。
划定生态功能与农业功能发展区,突出刚性保护,点状开发,提供生态、农业产品。
明确禁止开发名录,突出强制性保护。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心、五廊”的市域空间结构,优化山水林田湖矿城生命共同体。
生态空间:以安全定底线、以功能定分区、以连接定廊道,由生态保育转向自然资产综合利用
划定4个区域生境斑块,严守生态红线、严控建设。
4个市域生境斑块,引导生态保护与适度旅游开发。
5条市级生态廊道,引导高标准农田和市级郊野公园建设。
3条区域级生态廊道,引导美丽乡村与片区级郊野公园建设。
4大矿区治理分区,推进塌陷地生态修复与治理。
形成“一屏两心两环五廊多片”生态安全格局。
农业空间:由“重保护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化。
构建“四区多基地”农业空间。精细化管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市级基本集中区、区级保护区、镇级永久保护地块,逐级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复合式开发一般农田,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
城镇空间:推动城区“城人产”高质量融合发展,引导外围乡镇减量提质
做优都市区,引导创新与服务空间集聚。
打造环城都市带,辐射带动近郊乡镇。
建设五大城镇走廊,引导人口及空间资源向走廊集聚。
建设六大城镇圈,引导公共服务配置由县-乡-村等级体系模式向城镇圈模式转变,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
形成“一区、一带、五廊、六圈”城镇空间格局。
生产空间:中心城区创新引领,五大高地集群突破,园区整合廊道集聚。
依托高新区等创新萌芽,打造区域性创新中轴,引导创新要素高密度集聚与转化;
打造5大产业高地,培育都市区产业功能区。
打造4条产业走廊,引导产业借力区域轴向走廊集聚。
形成“一轴、五极、四廊”产业空间格局。
文化空间:突出孔孟、运河等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推进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强化沿线遗产保护与展示。
联动济南、泰安共筑华夏优秀文化轴,建设尼山世界文化论坛、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会客厅等节点。
探索大湖区生态经济模式,由生态保育向自然资产利用转变。划定环湖生态协同区与发展协同区,推进济枣徐三市协同发展。极化湖泊湿地、古镇名村,发展高端服务、度假等功能,将其打造为世界级生态功能区。
构筑“一带一轴三核一区一平台多节点”文化空间格局。
四、都市区空间发展
培育创新战略高地,打造承载区域职能的战略空间,由虚轴弱核向实轴强核转变。
做实新南北轴,强化空港、颜店、高新区等载体建设。做实新东西轴,强化曲阜、兖州等载体建设。
做实太白湖核心,推动空间扩容,做实区域高端服务中心,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都市区生态绿心,打造国际湿地,预留高端国际交往功能。
抓住太白湖、高新区等创新萌芽,培育济宁市科创中轴;对接济泰智能制造产业走廊,做实中轴沿线功能片区。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培育区域与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平台。
极化孔孟文化资源,打造曲邹文化轴;
打造泗河生态休闲走廊、曲邹文化走廊,建设4个区域新城功能中心。
形成“一核两心两轴两廊一带多点”都市区空间结构。
五、集中建设区空间发展
划定济宁市集中建设区,推进任兖嘉扩容协同发展。
划定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引导空间增长由蔓延式扩张向核心功能提升转变。
增长边界内,划定重点发展核心区,包含一核四城、两大高铁核心区、石桥及老城更新版块,保障项目与核心区提升;划定次级发展区,包含创新中轴、G及生态廊道沿线,保障核心功能完善与轴线功能提升;
划定战略预备区,包含城区西北片区、临港经济区及南四湖西战略预留区,为远期战略功能承载区。
划定战略预备区,包含城区西北片区、临港经济区及南四湖西战略预留区,为远期战略功能承载区。
本次空间规划立足市域全要素资源盘点与空间配置,是对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要求的细化落实与探索研究,为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坚实基础!供稿
上海分公司
编辑/排版
陈亚洁
封面图/图片
网络图片
-END-
更多阅读
■“高效创新、山水文化”的新型科学城探索——海淀区北清路沿线地区城市设计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上)概规策划篇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中)控规篇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下)详细设计篇
■国际彩灯产业引领者——自贡仲权彩灯小镇规划(上)
■国际彩灯产业引领者——自贡仲权彩灯小镇规划(下)
■中国最温暖小镇:桥圩温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河三角洲最大汽车商贸服务中心:东营汽车小镇策划与规划
■诗和远方——桃花缘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后桃洼村村庄规划
■探索生态旅游型物流聚集区——石家庄西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上)
■探索生态旅游型物流聚集区——石家庄西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下)
■北方第一禅意小镇——东营天宁寺禅业小镇规划
■京津冀最具活力机器人小镇——香河机器人特色小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